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墨脱 / 援藏工作 / 援藏动态

人民日报刊发 | 墨脱县玛迪村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纪实

  • 墨脱县人民政府网
  • 2025年08月29日 16:11

西藏林芝墨脱县的青山绿水间,玛迪村这个曾经静谧的边境村庄,如今正焕发着蓬勃生机。“我们村成了这一带的发展标杆,周边村子都来学习经验呢!”村党支部书记顿珠次仁骄傲地说。玛迪村距县城约14公里,平均海拔860米,这里居住着35户143位村民,其中党员33名,是一个以门巴族为主的多民族和谐家园。



过去,村民们主要依靠售卖茶叶、香蕉、香橼等亚热带特色农产品以及竹编手工艺品增收。“党员带头,群众跟进,这是我们成功的关键。”驻村第一书记李英介绍。近年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红色引擎”‘玛’力全开”这一特色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抢抓扎墨公路通车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探索出一条“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产业金”激活“振兴梦”的兴村富民之路。



“党建+组织引领”,筑强发展“桥头堡”

村“两委”和党员队伍率先垂范,成为“马路经济”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服务者。“以前摆摊日晒雨淋,现在有了统一规划的31个标准化摊位,还配备了遮阳棚和消防设施,每天入账比过去多了三成!”经营摊位的党员次仁旺加欣喜地说。村“两委”和党员队伍不仅带头示范经营,还义务承担起秩序维护、卫生监督、矛盾调解等职责,确保了“马路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党建+产业融合”,拓宽增收“致富路”

村民不仅销售本村的特色产品,还积极从周边乡镇采购香蕉、手工艺品等优质产品,既丰富了市场供给,又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形成了小规模的区域协同发展效应。同时,大胆创新业态,将“热带果”“生态游”与“马路经济”紧密结合,并积极探索“农村公路+”模式,特别注重培育村民自主开展直播带货,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有效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额。“今年上半年我靠摊位和直播,收入已经超过9万元。”经营能手李东笑着说道。2024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60.17万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50.69元。仅今年上半年,“马路经济”一项就已实现收入54.9万元,带动群众年增收超百万元,真正实现了乡村因路而美、产业因路而兴、群众因路而富。





“党建+凝聚人心”,浇灌民族团结“幸福花”

在“富口袋”的同时,始终紧抓“富脑袋”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是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群众“话相通”;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让“三个离不开”理念“心相融”;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外出考察等活动,促进各民族“情更浓”;四是鼓励不同民族通婚,以亲情纽带织密团结之网。如今,玛迪村各民族群众心气顺、干劲足,守望相助,共同肩负起“爱我墨脱、守我边疆”的神圣使命,争当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和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中奏响了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




如今,驶过扎墨公路,映入眼帘的是玛迪村整齐靓丽的摊位、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村民们幸福的笑脸。这个边境村庄正以创新的“马路经济”模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成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标杆。玛迪村将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提质、人才振兴聚力、文化振兴铸魂、生态振兴增效、组织振兴固本,以“红色引擎,‘玛’力全开”党建品牌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努力实现“全面振兴、‘迪’造幸福”的美丽实景,书写出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玛迪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字体: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