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林芝要闻

【改革开放60周年】从牛棚到“藏式别墅”——记翻身农奴、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朗村平措旺堆

  • 墨脱县人民政府网
  • 2019年03月26日 17:55

临近三月的工布江达县,春意融融。当我们驱车来到江达乡朗村时,就从车窗外看到一个穿着传统工布服装的老人正在村口,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就是平措旺堆。一阵寒暄后,平措旺堆热情地充当了我们的向导。爽朗的笑声,充沛的精力,让人根本不敢相信平措旺堆今年已经是74岁高龄的老人了。

平措旺堆,男,生于1946年12月,现居住于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江达乡朗村5组。西藏民主改革前,平措旺堆一家隶属本村次仁多布杰庄园主家的堆穷,租种农奴主家的少量土地,每年付出高额地租,还要没日没夜地给农奴主干活,吃不饱,穿不暖,尝尽了世间的各种悲惨生活。195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开始废除农奴制,次仁多布杰庄园也随之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平措旺堆一家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平措旺堆一家其乐融融,外孙去年刚刚娶了一个贤惠的媳妇,幸福的日子比蜜甜。

崭新的二层小楼里,炉火边,妻子次仁央金忙碌着给我们每人端上一碗温热适中的酥油茶,果盘里自家的果树结的果子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味。   

“我们家是次仁多布杰庄园的堆穷,堆穷就是租种庄园主家的土地,每年付出高额地租,还要没日没夜地给庄园主干活的奴隶。”说到这里,平措旺堆停了一下,似乎有什么勾起了他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

“当时,我家租种了庄园主家的3亩地,每亩地每年要交60斤粮食,那会粮食的产量太低了,要是遇到雪灾、旱灾,可能就是颗粒无收,但是租子是铁打的,不交也得交。爷爷和爸爸还得给庄园主家干活,辛苦一天只能得到2块很小的青稞饼。”

“那会家里虽然天天吃那种几乎咽不下去的粗粮,但一年中还是有很多天断粮。”

平措旺堆给我们指了一下现在家里的牛棚。“那时的房子还不如现在的牛棚,就是用烂木头和石块随便堆成的,房顶用的是茅草和树枝。这样的房子也不大,十几个平方,夏天漏雨、冬季漏风。”

“那时候家里也没有被子、像样的衣服更是没有,我那时穿的就是庄园主家不要的一张破羊皮,算是我那会最珍贵的东西。冬季的夜晚是最难熬的,又冷又饿,遇到下雪天,更是让人崩溃,因为房子是挡不了雪的。”当然,这还不算是平措旺堆一家最困难的时候。

“8岁的时候,庄园主让我的爸爸和村里的几个年轻的堆穷坐牛皮船去河对岸的山上砍柴。水流太急,船翻了,一船人仅有一个幸存,其中包括我的爸爸。”

“本来就吃不饱、穿不暖,爸爸的去世更是雪上加霜。那时候真的是连饭都吃不上。为了让唯一的孙子能够活下去,伤心欲绝的爷爷奶奶把懵懂无知的我送到了附近的扎西曲林寺做了喇嘛。”

“在寺庙里,我每天都要打扫卫生、给大喇嘛们做饭、洗衣、还要去寺庙的土地里去拔草、收割。当然那会也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仅仅能够维持生存。”

“我的命运在当时还不算最差的,我的一个表姐那时因为家里还不起地租,就被庄园主拉到家里当了完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奴隶。”

1959年春夏之交,民主改革的东风刮到了这个偏僻的山村。

“当时村里来了一队穿着绿色军装的军人,有人在传他们是来解放我们的,但是大家几乎都不相信。直到召开村民大会,解放军对我们公开宣布了这个消息,还给我们分了土地、财产,这时大家才相信这是真的。”说到这里,平措旺堆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我家分到了8亩地,还分到了很多工具。我也不用再做喇嘛了,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

“民主改革后的第二年,家里就不再挨饿受冻了,收获的粮食可以够全家人吃饱。在村里人的撮合下,我娶了隔壁村最漂亮的姑娘,成了家。”平措旺堆望了一眼在旁边忙碌的妻子,继续说道,“1970年,我申请做了乡里的护林员,一个月9块钱的薪水。虽然不高,但当时可以满足家里的开支了。”

就这样,平措旺堆一干就干了近50年的护林员。“那会整个乡就我一个护林员,要看护十几个山头的林木,虽然忙碌,但是很满足。”平措旺堆乐呵呵地说道,“现在年纪大了,虽然去不了很远的地方了,但每天还是会去邻近的山上转一转,看一看。”说着,他便穿上了乡里发的护林员制服,要带我们去看看林木。

“这些又粗又高的树都有几十年的树龄了。”平措旺堆指着眼前的一片树木高兴地对我们说道,“以前生活水平低,也没有啥保护意识,很多人都会偷偷砍伐树木。现在不同了,生活水平高了,大家的觉悟也都提高了,乱砍乱伐的现象消失了。”

崭新的楼房,漂亮的小轿车停在院子里,桃树上桃花已经开始慢慢绽开。今年初,在政府的帮扶下,外孙格桑多吉贷款买了一台装载机,在工地上承揽生意,收入还不错。

“这都是党的政策好,不然我们哪里能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感谢党,感谢政府!”临行前,平措旺堆不断对我们重复着这几句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字体: 【打印文本】